2022-04-24 | 陈向国 | 来源: 《节能与环保》杂志 | 230
2021年“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领导推动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明显进展。内蒙古敕勒川草原修复就是众多例证之一。敕勒川,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源自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歌》的诗句,把敕勒川迷人的风景深深烙入国人的印象中,但曾几何时,迷人的风景不见了。“曾经的敕勒川草原,一度成为呼市周边的采石场,沙石遍地,春秋季节,一刮风,就漫天黄沙。”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集团董事长王召明向本刊简要介绍了他们治理敕勒川草原的经过,“2012年,我们从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中调取这里的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态数据,结合科研人员实地调研、采样、分析,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适地乡土植物品种、多样性建植方案、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两年后,荒漠、砂石滩,恢复成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60多种植被,野兔、小狐狸、蚯蚓、蜜蜂、蝴蝶、红隼等动物也回归草原,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恢复后的草原,每公顷年固碳量近1000千克,年释氧量近2800千克。”“两会”召开之际,王召明委员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为了使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更大成绩,必须解决草种适用及草种业如何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应构建草原碳汇标准,发挥草原碳汇价值。
王召明同志简介:
王召明,高级工程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蒙草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执委,民建内蒙古第六届委员会常委,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内蒙古工商联兼职副主席。先后荣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社会先进扶贫个人、内蒙古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内蒙古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30年来,依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体系+大数据技术”精准修复一方生态,科技助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近年来的提案多聚焦于种业发展及国土生态修复。